多模驱动,质效并举:长扬科技工控安全研发管理实践
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产业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工业控制系统作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与社会稳定。
作为成功通过CMMI5级、ISO 22163铁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双重认证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企业,长扬科技始终以保障工业系统安全运行为使命,在研发管理体系中持续探索与创新,逐步构建起融合瀑布、迭代与敏捷融合多模式、贯穿量化管理与行业特性的研发管理体系。

一、工控安全行业研发的特殊挑战 工控安全产品的研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开发,而是深度融合工业生产特性与信息安全要求的跨学科系统工程。工控安全行业在研发实践中主要面临以下独特挑战: 实时性要求:工业控制系统对响应时间的要求极为严苛。例如发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响应延迟必须控制在毫秒级,研发过程中的任何设计缺陷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可靠性至上:不同于一般IT系统,工业控制环境中的安全产品必须确保99.999% 的高可用性。在炼油厂、电网等关键场景中,因安全产品故障导致的停产,其损失以秒为单位累积。 合规性复杂:工控安全产品研发需同时满足等保2.0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扩展要求、IEC 62443标准以及轨道交通特有的ISO 22163等多项合规框架。 环境异构:从智能制造工厂的五层架构(企业层、管理层、监控层、控制层、设备层)到轨道交通的专用网络,不同工业场景的网络协议、设备类型差异巨大。工控安全产品需要适配西门子、施耐德等各类PLC,解析Modbus TCP、IEC-104、OPC DA、OPC UA、Siemens S7、DNP3.0等数十种工业协议。 上述挑战要求行业的研发管理体系必须具备极强的适应性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既要保障产品安全可靠性,又需要快速响应不同行业的定制化需求。传统的单一研发模式难以应对此类复杂场景,为此,兼具量化质控与敏捷响应双重能力的长扬多模研发管理体系由此应运而生。 二、多模研发:长扬科技瀑布、迭代与敏捷的融合实践 针对工控安全产品的不同特性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长扬科技采用了“瀑布、迭代、敏捷”的多轨研发及融合模式,兼顾核心产品的稳健性与项目交付的灵活性。以下是该体系的主要管理特点: 1. 主线新产品研发:结构化瀑布模式筑牢基础 在主线新产品研发中,长扬科技采用强化版瀑布模型,融合CMMI5级量化管理方法,实施精细化控制: 量化项目管理:基于历史数据建立组织级能力基线,涵盖缺陷率、交付周期等关键指标,辅助项目规划与风险评估,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沟通延迟。 全生命周期质量保证:每一阶段输出标准化交付物,如需求规格书、架构设计文档、测试报告等,通过严格评审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 这种结构化方法确保了核心产品的高可靠性与合规性,每一阶段均有明确产出并经过评审,为最终产品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2.定制化产品研发:场景化敏捷开发应对变化 在定制化产品研发中,面对项目进程中常见的需求动态调整与高时效性要求,长扬科技引入基于Scrum框架的敏捷开发实践: 任务看板管理:通过多维表看板实现任务可视化,每日站会同步进展/计划/障碍,有效减少沟通延迟,加速问题解决。 双周迭代机制:将项目拆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每两周交付可测试版本,确保开发节奏与客户期望一致。 评审与回顾:定期召开迭代评审会,展示增量成果并获取客户反馈;通过回顾会复盘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持续优化开发过程。 这一“小步快跑”的研发模式以确定性流程应对不确定性需求,能够有效响应客户需求的动态变化,提升交付满意度。 3. 混合模式应用:结构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在复杂项目发中,长扬科技灵活运用瀑布、迭代与敏捷的混合模式(简称“混合模式”),瀑布框架保障项目整体可控,以迭代节奏分解风险,以敏捷方式适应变化: 阶段规划灵活调整:在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较为模糊时提高敏捷权重(如70%迭代+30%瀑布),通过最小可行产品(MVP)验证方向;在发布阶段,则强化瀑布控制(如强制需求冻结),避免范围蔓延。 需求规划动态分级:近期需求采用敏捷方式管理,远期需求则以瀑布里程碑管控;核心需求在瀑布阶段冻结,增值需求纳入产品待办列表动态调整。 管理工具综合运用:瀑布模式下严格审核各阶合规文档并冻结配置基线;敏捷模式下采用多维表看板,便于进度同步与障碍跟踪。 交付模式组合实施:例如在车载安全产品开发中,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核心模块开发与交付采用瀑布模式;客户现场的持续交付则运用敏捷模式,灵活响应变更。 通过此种结构化流程与灵活响应的有机结合,长扬科技有效克服了单一研发模式的局限,在研发效率与产品质量之间取得良好平衡,无论项目需求如何变化,都能够确保客户获得具备一致高质量与确定性的交付成果,确保了上层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CMMI5与ISO 22163:驱动长扬科技研发项目管理的“双引擎” 在研发项目管理中,CMMI5与ISO 22163分别代表了全球软件与系统工程领域与铁路行业的最高管理标准。前者注重量化过程控制与持续优化,后者则聚焦行业定制化流程与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保障。长扬科技将两套管理标准有机融合,形成研发项目管理“数据驱动优化”与“行业可靠交付”的双重引擎。其核心应用包括: 1.量化项目管理(QPM)与缺陷预防 - CMMI5 数据驱动决策:基于历史数据对进度偏差进行预测和干预,实现进度偏差≤10%、万行代码缺陷数≤3.2个。 早期缺陷移除:通过静态代码分析、评审优化等手段,在系统测试前实现缺陷移除率≥85%,降低后期修复成本。 客户价值:显著提升产品交付效率与代码质量,降低总体开发成本,增强客户对产品可靠性的信任。 2. 持续优化机制(CAR与OID)- CMMI5 根因分析闭环:运用5Why、鱼骨图等工具结构化分析缺陷,生成预防措施库,避免同类问题复发。 创新快速部署:通过组织创新与部署(OID)推广已验证的实践(如敏捷融合模型),持续提升组织的技术能力和过程绩效,实现数据驱动的改进闭环。 客户价值:确保产品问题不重复发生,让客户获得更稳定的使用体验;同时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使客户持续享受研发创新带来的产品价值。 3. 门控评审(Gate Review)与交付物控制 - ISO 22163 阶段化质量管控:针对A类研发项目(如全新产品开发),强制在需求分析、设计验证等节点设置门控评审,检查交付物完整性,并明确“接受/拒绝”决策标准。 跨部门协同机制:组建技术、工艺、采购等多职能团队参与评审,确保问题闭环,未达标项需制定行动计划。 客户价值:通过结构化流程降低项目失控风险,满足铁路等行业对安全性与合规性的严苛要求,保障客户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4. RAMS/LCC全生命周期集成 - ISO 22163 可靠性量化设计:强制将可靠性(R)、可用性(A)、可维护性(M)、安全性(S)及生命周期成本(LCC)纳入需求分解,通过FMEA分析预见潜在故障。 成本动态管控:在概念设计到试制阶段同步核算生命周期成本,依据配置方案(基础/标准/增强)动态调整成本目标,有效控制预算。 客户价值:确保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兼具安全性与经济性,帮助客户实现运营成本优化与长期风险管控。 在具体研发项目实践中,CMMI5的量化模型为ISO 22163的流程提供预测能力,而ISO的行业定制化要求(如RAMS)弥补了CMMI的通用性短板。例如,在轨交A类产品研发项目中,采用ISO门控评审+RAMS管理,嵌入CMMI缺陷预测模型;在需求快速更迭的定制化项目上,采用CMMI量化管理+敏捷开发。 依托两大体系的深度融合,客户无需在“严格合规”与“快速灵活”之间做取舍。无论是高可靠性的轨交产品还是快速迭代的定制项目,客户均能同步获得基于量化预测的更高可靠性保障与响应市场变化的敏捷交付能力,实现安全效率与业务效益的最大化。 四、客户价值 长扬科技通过构建多模研发体系与融合CMMI-ISO双重标准,为客户带来三重核心价值: 安全可靠基石:依托量化管理与行业标准认证,打造满足工业场景严苛要求的安全产品,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构筑稳定可靠的安全防线。 敏捷响应能力:通过灵活的多模研发机制,快速响应定制化需求与业务变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显著缩短交付周期,帮助客户快速实现安全能力落地。 投资效益优化:借助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与持续改进机制,在保障产品可靠性的同时有效控制项目总体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安全解决方案,实现安全投入的长期价值。 结语 工控安全研发管理是一条不断进化、持续改进的道路。长扬深知,每一行代码都承载着安全责任,每一次迭代都关乎生产稳定。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多模驱动的研发体系,坚守“守护工业命脉”的使命初心,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提供高可靠的安全保障,护航新型工业化发展行稳致远。













